医疗签字权在本源上其实是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在我国的一些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中都规定了有关医务人员告知说明义务和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内容,这些规定普遍为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所遵循。所以,患者本人才是最终有权利对医疗措施做决定的人,在患者能够清楚表明自己意见的情况下,应该是由患者本人签字的。
涉及到其他人签字的情况主要是在「无法取得患者意见」的时候,《医疗机构管理条例(2016)》第三十三条规定:「……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通知第十一条规定:「……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这两个规定都出现了患者家属以外的人可以签字的情况。虽然你和你的同性伴侣在现阶段无法成为法律上的亲属,但你完全可以依据这些规定将你的签字权授权给你的同性伴侣,这实际上也是民法上的代理行为。
上图就是患者入院或者手术前医院会让患者签署的授权委托书模板,在患者意识清楚的时候,签署这样的委托书是完全合法有效的。实践中有案例表明,一般医院不会过度纠缠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关系(当然各个地方的医院可能有不同的实践),如果你“太害羞”不愿意表明你们的情侣关系,你也可以在“与患者关系”处勾选“朋友”这一选项。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在紧急情况下被送往医院的,入院的时候意识已经不清楚了,这个时候你就没有能力签署这样的授权委托书了——这样紧急的情况下要怎么办呢?我国《侵权责任法(2010)》第五十六条规定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2016)》第三十三条也规定:
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
这就是说,在紧急情况下医院也有权采取紧急措施,力图挽救患者的生命。
授权委托书也存在一些问题。从法理上来讲,由于这一授权是由本人授予的,它的效力是高于本人的亲属的,当被授权人和亲属对医疗事项发生争议的时候,被授权人的决定应当是最终决定。但实践中,如果本人身故从而发生医疗纠纷,只有本人家属才有资格作为原告起诉医院赔偿损失,医院为了规避风险,很有可能在事先以患者家属的意见为准。
什么是意定监护呢?民法上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主要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都设置了监护人,对ta们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而2017年通过并生效的《民法总则》 创设了意定监护制度,第三十三条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这一规定使得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也可以通过事先协商的方式,确定自己在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的监护人,并且意定监护人的范围可以是任何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同性伴侣互相确定对方为自己的监护人有了法律基础。
根据上述法条的规定,意定监护需要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当然对方也要同意成为你的意定监护人。因为意定监护是当事人自己的意思表示,所以其效力高于法定监护,也就是说如果你指定你的同性伴侣作为意定监护人,ta将优先于你的父母、子女成为你的监护人,除非意定监护协议无效或者因各种原因——如意定监护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意定监护协议无法履行。
生老病死虽然是人生无奈之事,但确实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情。在现在这个时代,立遗嘱已经不是什么忌讳了,反而是一种明智的体现。
尤其在同性伴侣之间。因为法律规定的法定继承人只包括第一顺序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和第二顺序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遗嘱/遗赠,同性伴侣是无法依法定继承而继承你的遗产的。当然《继承法》上也规定了“酌情分的遗产权”,即第十四条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配给他们适当的遗产。”这一条的意思是说,在法定继承的情况下(即被继承人没有留下遗嘱/遗赠),与被继承人生前形成过某种扶养关系的非法定继承人,可以酌情分得被继承人的遗产。
这种扶养关系,既可以是依靠被继承人扶养而又缺乏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人——ta们在被继承人死后完全失去了生活上的保障,可以酌情多份一些遗产,以维持其基本生活;也可以是在被继承人生前对其扶养较多的人。
同性伴侣之间,如果在一起生活,有可能符合这一条的条件,在一方身故后就可以主张酌情分得其遗产,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酌情分得遗产的数量非常少,通常少于法定继承的遗产平均份额。
为了避免出现文章开头电影中那种情况——自己辛辛苦苦打拼一辈子积累的财富被一个和自己生活几乎没有交集的亲戚继承,你可以通过遗嘱/遗赠的方式在生前分配自己的遗产。遗嘱和遗赠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将遗产分配给自己的法定继承人,而后者是将遗产分配给非法定继承人,在同性伴侣的情况中,就是自己的同性伴侣。
遗赠可以附义务也可以不附义务。在遗赠中可以写明部分遗产无偿遗赠给自己的同性伴侣,而部分遗产附义务遗赠给自己的同性伴侣,这里的义务可以是自己的伴侣要给自己的父母养老送终等,如果不履行这一义务,就不能接受遗赠。当然如果受遗赠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履行义务,或者所附义务违法、违背社会公共利益、道德风尚等,可以在不履行所附义务的情况下接受遗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为了避免纠纷,我们建议对遗嘱/遗赠办理公证,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对遗嘱/遗赠办理公证,对公证遗嘱/遗赠的修改需要再次进行公证,单方面撕毁个人手中的遗嘱/遗赠不能使得公证遗嘱/遗赠无效。
在电影中,1974年和1996年为背景的两个故事的色调是明快的,在第二个故事中,一对有情人冲破社群内的歧视终成眷属;在第三个故事中,一对拉拉伴侣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孩子。在多方的努力之下,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还是在不断的进步的。
回到中国,虽然同性伴侣之间还缺乏许多法定的保障,但法律并非无用的。法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效的工具来保障同性伴侣之间的权益。在当下,我们没有理由不用好这样的法律工具。